邯郸临漳县国家农发园区乡村见闻

来源:  2015-12-29 15:11:09  责任编辑:实习编辑李珊珊

    河北新闻网讯(通讯员孙兴飞、任磊)时至隆冬,风寒地动。走进河北省邯郸临漳县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园区乡村,那蹲墙跟、聊家常、打麻将等冬闲记忆一扫而去。举目四望,园区乡村到处一派繁忙而快乐的景象。

    沿临漳县邺南路来到狄邱乡政府会议室,只见灯火通明、座无虚席。县农发办组织的农发工程及科技培训正在进行。黑板上写着:如何打造农发优质工程?如何抓好小麦越冬管理?路桥工程师马苏通、农艺师孙全德图文并茂的讲,农民朋友专心致志的听,大伙边听边记,还不时提出一些问题,瞬间一一迎刃而解。讲课期间,正值雪花飘来,一位年轻村民忽然提出:这雪下大了,下多了,对小麦生长可有危害?孙教授当即作答:“麦盖三双被,枕着馒头睡”。形象的比喻,让这位农民朋友心明眼亮。午饭时间已到,大家依然恋恋不舍。情不自禁的夸赞说:这课像“及时雨”,听了解渴、过瘾。

    当作者置身园区的特色经济作物种植基地,白一色的蔬菜大棚几乎占据了整个视野。县有机农产品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春希告诉我们:尽管今冬雾霾天气给大棚前期效益带来危害,但劲不能减,志不能退。他组织大伙重新在棚内种上了黄瓜、西红柿、青椒等,并适时为大棚“掀被”“盖被”,调控棚内温湿度,使大棚很快枯木逢春,茎繁叶茂,花开朵朵。当作者问及今冬大棚收益时,他信心十足的说:今冬虽然菜价走低,但种棚菜比种粮的效益依然要高出好多。

    在位于园区中部的杜村乡梅庄村,作者看到,曾一度被冷落的农家肥又头角崭露。各家各户正挥动铁锹,扫把,把一层层树叶,一片片杂草,一堆堆秸秆聚集一起,切碎、洒水、封闭、发酵,为明春备足有机肥。一位正在倒肥(翻搅)的农民深有感触地告诉我们:“过去图省事,嫌麻烦,动不动就给农田施化肥,时间一长,土地板了,土质降了,继续下去,子孙后代的吃饭都难!“这位村民话音刚落,又一位农民风趣的说:“农家肥是一宝,建设高标农田离不了”。据了解,位于园区的狄邱乡、杜村乡和香菜营乡的12个村,今冬沤制农家肥6800立方。

    走访中,作者还不时被园区乡村里的读书声所惊奇。在香菜营乡前小庄村我们看到,图书室里被农民挤的密不透风。《小麦冬春管理》,《家禽防疫灭病》,《大棚蔬菜栽培》等书籍俱全,应有尽有。大伙按各自所需,聚精会神的阅读抄写。还不时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探讨建成小康家庭的见解和思路。村民尚九堂过去死守着一亩三分地不丢,一年到头,费劲九牛二虎之力,只能解决个温饱问题。通过读书交流,视野一下开阔了很多,当即决定,明春把自家4 亩地流转出去,腾出劳动力外出打工,每年多挣它几万元。至此,还有不少农民委托县农发办与科研部门联系掌握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等信息21条,购进粮食蔬菜等优良品种8900公斤。

    走访结束了,作者为园区里的冬忙感到欣慰而又迷惑。县农发办主任王长兴一语解开了闲变忙之谜: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园区项目“安家”临漳,规划建成优质粮食生产、特色经济作物种植、农产品加工等七大基地,以引领多地现代农业发展。如何把宏伟蓝图变现实?临漳上下形成共识,建园区任务光荣而艰巨。闲不来,要不来,等不来,只有争分夺秒,马不停蹄干出来。

融媒体矩阵

想爆料?请拨打新闻热线0311-67562054,登录河北新闻网新浪微博(@河北新闻网官方)或通过投稿邮箱:(hbrbwgk@sina.com)提供新闻线索;时评稿件请投kangkaige2010@126.com,或直接加慷慨歌Q群314081840。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 2000 - 2015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 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